> 散文随笔 > 《闲话紫砂壶——地理篇》

《闲话紫砂壶——地理篇》

原创 鉴和 文瞻别墅

这里实在是个小地方,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人口密度低——站在任何街道、地段,你前后左右的人类不会超过10位。但她却怀抱一颗“明珠”——丁蜀镇(丁山),

遂使这个默默无闻的城市大放异彩敢于叫板全中国最优秀的城市。路牌上的“市区”和“镇区”标注渭泾分明,又让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个小城市中的小乡镇。

是什么让这个微观世界在大中华圈脱颖而出?答案首先是矿脉,与我们了解的基础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金属不同,这种神秘矿物质需要经过复杂人工加工而非化学提炼来增加其艺术附加值,矿石本身成本却可忽略不计,而制成品可以呈现几何样增长,继而带动一方整体经济增张,引得全中国人 来此淘金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这种现象非常特殊有趣。

当地人自古至今都会在取名“青龙山”“黄龙山”的石头山开采出恰当的矿石种类,露天陈腐风化成散碎的低密度石子,然后用机器碾碎,析出杂质,调入适量配比的水放在大型容器中形成橡皮泥状材料静置若干月或若干年不等,随时等待艺术家塑形。当地人给这样的物质取名“紫砂”待合理的工艺塑形后放入底部加热的大型火炉——窑,

加热超过1000℃后形体会呈现半晶体状,硬度高易碎,进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器皿,诸如:水壶,罐子等容器,由于密度高在未加温时则可以进行复杂艺术雕刻创作。制成品物理性状稳定不易受温差影响且耐腐蚀。按道理这类传统生活器具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很多,毫不稀奇。

可当地人认为紫砂制品结构致密但分子结构相对松散,足够阻止水分子通过,无法有效阻止空气流通,所以有较好的透气性利于饮茶的高标准要求,加之配合当地艺术家的加工使得紫砂制品的价格差距十分悬殊——几元人民币—几千万人民币

(2015年北京东正秋拍顾景舟“松树葡萄”套组成交价9200万)不等。所以由于附加值高,制作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当你步履城中,会发现人均GDP不高的宜兴和其附属城镇丁蜀遍地豪车,BMW、Auid、Mercedes-Benz这类车型已经落伍,驾驶员通常是打扮入时,表情自信的20岁年轻人,他们靠制作、贩卖紫砂制品改变命运和生活。

遍地都是各种名头、风格装潢的紫砂艺术馆。有的为自己树立专题博物馆,商住两用,富丽堂皇,规模宏大。表面装饰灯带夜晚闪闪发光,很容易让人觉得背后有种纪念碑、生祠的意味,这样恢宏的建筑都是个人行为,他们的主人均靠制作紫砂制品获取大量利润,类似建筑比比皆是。可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紫砂制品为国有企业经营,品质较低出货量大,缺乏竞争忧患意识,作者往往被泯灭创新性和人身自由收入仅够糊口。

一方是火一方是冰,长短腿的配置,奔跑起来格外吃力——于此强烈对比的是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机关松散;制造业几乎为零;教育医疗陈旧;人文气息淡泊;农业旅游业暗淡,最先进健全的政府部门是当地的丁山监狱,它占地开阔、美轮美奂、设备健全,外有庞大停车场,不设高墙、不设电网,无人执勤没有哨岗,远观很有高档酒店的威严,使人浮想联翩。

当地人认为紫砂业兴旺完全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主导支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民进国退的缩影,虽然紫砂制品是当地支柱产业养活一方百姓,但监管不力,无人缴税接受必要的行政管理。虽然此地是艺术品创作和紫砂收藏享誉海内外之地,虽然人人脸上洋溢骄傲自信,紫砂制作队伍超过十万,

但难掩后劲乏力的败相,青龙、黄龙二山几乎挖掘殆尽惨不忍睹,不靠人指认很难发现那曾是座山脉,政府抢救性保护树立的矮墙决然挡不住利益驱使的偷矿者。

当地人文主义代表的博物馆藏乏善可陈精品早已流入私人手中或流连于各大拍卖会。设施简陋,管理松懈,丝毫没有博物馆应有的配置预算、庄重权威。

人人酒色财气。当地老一辈艺术家内外兼修,儒雅深沉,崇古创新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没有严格行业分工,没有严格行业体系,没有严格行业标准的松散个人、松散群体、松散聚会,任何一次利益不公分配都能轻松瓦解这类组织群体,任何严格缜密的类似商业组织都可能轻易击败取代他们的存在,面对这巨大攻势不知当地会如何应对?

宜兴,机会与发展并存,他面对的是即将到来的山呼海啸——好运不会持续光顾一人一地。期待它内心的成熟和转型。只有这样才可望生生不息,宜人兴旺。

《闲话紫砂壶——地理篇》: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