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描写美食的美文

描写美食的美文

描写美食的美文

绝妙炒酸菜丝

说到炒酸菜丝,首先要有好的酸菜。好的酸菜,呈微黄色。大白菜是北方的看家菜,到了秋天家家几乎都要腌酸菜。这是因为酸菜比较好放,用一口大缸,有一个较为凉爽的地方就可以了。一家腌上五六百斤菜,可以吃到来年清明。

要腌好酸菜,有两条标准:一是要选散棵小包心的大白菜,包心菜腌出来不好吃,不脆生。二是要用传统的方法腌制。先要晾晒,摆放时要头朝南叶朝北,晾晒时要注意及时翻个。将菜晾到大帮较软,把菜的外大帮扒下一层来来,用菜刀贴大帮坎去菜根,削去菜头,可以生渍,也可以用开水焯一下,晾凉后再腌。腌酸菜的时间,也不能太早。

腌制前要将酸菜缸用清水刷净,要选用红色的火成岩作压酸菜缸的石头。红色火成岩压缸菜不易烂。装缸时,要把大棵菜放在底下,菜头揆起来,朝里呈放射型摆放。码一层白菜放一层盐,逐层码放到最后,倒入一些开水,坐后压上石头。待菜帮呈微黄色就腌好了。

吃过了好多种炒酸菜丝,诸如,酸菜丝炒粉丝、酸菜丝炒肉丝、酸菜丝干辣椒丝炒猪肺等。但覚得都不算满意,口味欠佳,一个平平常常的酸菜怎样炒得好吃一些。

我琢磨着,平常的酸菜丝都是横丝,切得过细,夹杂着一些叶子,看上去也乱糟糟的,型也不美。炒出来的酸菜丝,不是过烂就是失去了酸菜味。我特意选散棵白菜渍出的酸菜,注意:不要选那种压得已经皮干的酸菜。那样的酸菜炒出来,入口毫无味道。将酸菜的外皮剥去一两层,选中间较嫩的部分,切去菜头和两边的菜耳,只要嫩帮,竖切成筷子头一般粗细,再切成一寸多长短短丝。放入清水中投净,攥一攥水,备用。选前猪槽瘦肉,也切成二分粗细的丝。猪前槽肉以瘦中夹肥为妙。即切出肉片时,可看见瘦肉上肥肉若网。

旺火起锅,倒入少许豆油,待油热推入肉丝,炒至肉丝变灰,倒入一级酱油,注意不要酱色太重的那种。这样炒出的酸菜丝,黑乎乎的,影响食欲。有条件可以用白色酱油。随即推入酸菜丝同炒,加少许高汤、精盐,加少许切得极细姜丝、蚝油略炒(蚝油就是海蛎子加工时熬出的汁),蚝油要选李锦记、罗湖桥牌或是海天牌的,就可以出锅了。当然出锅前点入少许香油,香油要以朝阳产的小磨香油为最。这时可以倒入盘中,整理一下,即可以上桌。

这样炒出的酸菜丝香气沁人心腹,吃起来艮脆,鲜香,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炒酸菜丝已经端上餐桌,您给取个好名字吧!

(作者:月光下的枣树)

关于美食的散文

梁实秋-萝卜汤的启示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地向主人探询,做这一味汤有什么秘诀。加多少水、煮多少时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客人们有一点失望,难道说这其间还有什么职业的秘密不成,你不肯说也就罢了。这时节,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实话往往可笑。于是座上泛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主人顾左右而言他。

宴罢,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问我方才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萝卜汤秘诀是否可信,我说:“不妨一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当然,排骨也有成色可分,需要拣上好的,切萝卜的刀法也有讲究,大小厚薄要适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试验结果,大成功。杨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独门绝活。

从这一桩小事,我联想到做文章的道理。文字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关于美食的文章

【1】

世界上有个各种各样的小吃,每种小吃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有一种小吃令我回味无穷,一想起来我就垂涎三尺。那就是湖北的特色小吃——臭豆腐。

“臭豆腐”在湖北是有名的小吃,闻名天下。当然,臭豆腐在湖北也特别受人们的欢迎 。

“臭豆腐”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好吃。在卖臭豆腐的地方,往往会臭气熏天,当朦胧的烟雾散去时,会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队卖臭豆腐。可见,不只我一个人爱吃,还有许多的人也非常喜欢。

“臭豆腐”在还没炸出来前,还是乳白色的,当出锅时,已经金光灿灿,颜色由白变黄,非常好看,从外表上就吸引来许多人。 “臭豆腐”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可香啦!吃完还想吃。没有尽头,吃不烦,吃不厌,因为太香了。

我光说你又体会不到它的香味,还是带你去尝尝吧。 你先去拿根竹签,扎一个尝尝。啥?太香啦!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再给你来一碗,别吃太多,给我留点……

虽然“臭豆腐”很好吃,但它毕竟是一种小吃,只能解解馋,吃太多会对身体不好的。 最后,请大家一定记住,湖北的有名小吃——臭豆腐。

【2】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的周记题目是《我爱上海》,说心里话,这让我太惊讶了,上海实在有好多东西可以让我写。

说起上海我就控制不住我的这张小馋嘴,上海的风味小吃特多,有些在国内外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大家知道,上海老城隍庙是汇集各地小吃精华的地方。老城隍庙,现在名叫豫园,这里的小吃富有特色,品种多、花色全,享有“小吃王国”之称,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小吃,春季有炸春卷、糖年糕,夏季有冷面、冷混沌,秋季有蟹粉小笼、南翔小笼及糖桂花山芋,冬季有排骨年糕、羊肉面和宁波汤圆等。

每当爸爸,妈妈带我去老城隍庙的时候,我都要他们帮我买一点梨膏糖,因为我特别爱吃梨膏糖,梨膏糖久享盛誉,但是知道它的来源的人可不多。据说,梨膏糖还有一段故事呢!唐朝名相魏徵的老母患病,久咳而有怕药太苦,不愿服用,魏徵知道老母平时喜欢吃梨子,就将治咳嗽的草药磨成粉,同梨子一起煎,母亲品尝后,觉得香甜可口,十分爱吃,服用日久,疾病痊愈。后来,竞相流传,成为治疗食品——梨膏糖,这样梨膏糖名扬四海。

嗨!我又要想去老城隍庙了……

【3】

我国的小吃有很多:北京的冰糖葫芦、云南的过桥米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下我最喜爱的小吃:上海的小笼点心。

上海的小笼点心花色繁多,有蟹肉馅儿的、有笋肉馅儿的......

这些且不用说,吃起来最可口、最香甜的要数肉馅的了。肉选那最好的,加一点儿糖和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在它的上方轻轻地咬一小口,那热乎乎的汤汁就会流进你的嘴里。你会感到无比的美味,一直鲜到你的心里。过一会儿,嘴里还会流下一丝儿余味,让你还想咬第二口,真是回味无穷......

每次到点心店,我这个来自北方的女孩儿,也顾不上吃相,总是忍不住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便把小笼点心给吃了个精光。虽然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总是会说:“我是新上海人!”

听到这儿,你是否也馋涎欲滴了呢?

【4】

我的家乡——车头,有许多特色小吃。我记忆最深莫过于家乡的米果了。

我最喜欢做米果的这一天了。我盼呀盼,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早上太阳公公和我招手见面,我到了奶奶家,便看见桌子上有大团像球似的米果。小姨、姑姑她们围在一起,我见她们每人从那大团米果里挖了一小团,搓了几下后,就捏成一个个圆圆的球,再用那个“机器”一压,就压出一块块铰子皮似的小圆饼来。我见小姨做了一个好像鞋子一样的米果,我就把它称为“鞋子米果”。还可以把米果搓成一根根手指模样。全部做好了,就可以放在灶上蒸了。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炸的米果。是用香......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关于美食的散文

周作人《知堂谈吃》和梁实秋《雅舍谈吃》都是美食散文集,还有文人美食家汪曾祺,据说有主妇因熟读汪曾祺美食散文,学得一手花样不断翻新的野味好菜。

摘录一篇名家关于美食的散文 30分

梁实秋-萝卜汤的启示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地向主人探询,做这一味汤有什么秘诀。加多少水、煮多少时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客人们有一点失望,难道说这其间还有什么职业的秘密不成,你不肯说也就罢了。这时节,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实话往往可笑。于是座上泛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主人顾左右而言他。

宴罢,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问我方才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萝卜汤秘诀礌否可信,我说:“不妨一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当然,排骨也有成色可分,需要拣上好的,切萝卜的刀法也有讲究,大小厚薄要适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试验结果,大成功。杨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独门绝活。

从这一桩小事,我联想到做文章的道理。文字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求一篇关于美食文化的文章!

中国餐饮文化漫谈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谁有关于美食的美文?急用!!谢谢!

美食与美文

2006年06月02日 00:00:00

“饕餮”本是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此怪兽自喻,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什么“东坡肉”、“潘鱼”、“谭家菜”……真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文人雅士如梁实秋先生、王世襄先生、汪曾祺先生以及赵珩先生等,皆是此道高手。不读不知天下之大,虽然美食是一种很个性化的爱好,但是每每读到那些文字,那些前人吃出来的经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快乐哲学,教我们去吃,教我们去爱,教我们去生活。

赵珩·《老饕漫笔》

关于美食文字,一直有一个疑问,明明是味觉的东西,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翻阅词典,所能找到的形容滋味的词汇十分有限。形容味道好,除了“好吃”,似乎也无其他更为贴切的了。再翻阅各类美食书籍,竟也失望地发现,多为一些菜肴制作方法。直到无意间翻阅到一本赵珩所著的《老饕漫笔》,关于美食的文字表现手法便豁然开朗。

“清茶沏开后,茶叶约占了杯子的三分之二,两三口后即要续水,一只藤皮暖壶是随茶一起送来的,不论喝多少,坐多久,水是管够的。茶叶确是刚刚采撷下的,碧绿生青,一两口后,齿颊清香,心旷神怡……”关于品茗的悠然闲适、清香润喉,顿时跃然纸上。“冶春茶客吃点心的时间,总在午后三四点钟,一杯清茶喝得没了味道,意兴阑珊,腹中略有饥意,于是要上一只黄桥烧饼和两个淮扬烧卖,恰到好处。这时已近黄昏,小雨初歇,便可以择路而归了……”《老饕漫笔》的描述方式告诉我们,美食的绝妙之处,并不在于食物本身是否为难得一见的御膳精馔,或是用料的罕见,而在于品尝时的天时、地利、人和。逯耀东·《肚大能容》“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人人都懂得,但多以为是生存的基本需要。虽口腹之欲人皆有之,毕竟耻于侈谈吃喝。古人告诫“君子远庖厨”,因此,除了作为技艺的烹饪方法和作为医学科学的营养学之外,专门谈吃谈喝的文字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肚大能容》的副标题为“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作者逯耀东,也因此自称非美食家,而是“饮食文化工作者”,非常谦逊。因此,味不分南北,食不论东西,而且所品尝的不仅是现实的饮食,还要与民众的生活习俗、历史的渊源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这么一来,从北京的“豆汁爆肚羊头肉”,到“海派菜与海派文化”、“东坡居士与‘东坡肉’”,他用文字与我们边吃边聊,哪怕“只剩下蛋炒饭”,也照样吃得津津有味。而其中“吃的艺术”就像用古典的散文笔法写就的食谱,还分成“禽蛋肉类篇”、“蔬菜篇”和“点心篇”等等。山珍海味、青菜萝卜,皆可入文,端看怎么写。

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子,所以怎么看都觉得不轻薄有分量,而且还能激发出我们充满食欲的想象力,看得人口齿生津,跃跃欲吃。这就不光是美食的魅力了,而是文字和写字的人的魅力,就像光有味精做不出好菜来一样。

描写美食的好段或文章

嘴边的佳肴只让我们满足至多一两个时辰,然后变成了消化系唬里的人体养料,而那些真正让我们回味无穷、历久弥新的是那些写在纸张上、网页里的饕餮文字。当无数光阴度过,那些美妙的文字依然氤氲了诱人的温暖,从眼里直到心里。

我一直爱着那些描写美食的文字,生活中最美的那一抹暖色,记忆中陈酿的美酒佳肴。希望同好者一起来分享!

中国美食有哪些写散文

提到美食,满是色香味,尽是形意养。

曾几何时,美食于我并无概念,仅是钟情的那个食物而已。印象里,回家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爸爸骑车带我去赶会吃到的肉包子,学校餐厅里打到美味的蛋炒饭,大学宿舍里乳山舍友带来的熏鲅鱼、临沂舍友带来的煎饼、惠民舍友带来的红富士苹果……我的美食概念大都停留在这些点上了。也正是这些美食串起了家人、朋友对我的爱,很无私,很温暖。

斗转星移,美食于我又多了份责任。因为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更希望把自己对家人、对生活的爱落实到餐桌上的一粥一饭、一汤一菜之中。尤其为了让孩子能够吃的营养健康,我把研究美食当做一门课程来对待,手机里的豆果美食成了我的最佳搭档,按照上面的食谱要求,收集食材,置备厨具,进行试做,成功做出了可爱的小猫豆沙包、美味的烤翅、糖醋排骨……只为奉上我的母爱,能够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转眼当下,美食作为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里被彻底放大了出来。从大手笔的《舌尖上的中国》,到厨艺比拼类、美食养生类节目纷纷搬上荧屏,美食的故事、美食的乐趣娓娓道来,美食的方法、美食的营养传播出来,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美食讲述中国故事,美食节目已成了人们追逐的热点,成了传播中国特有文化的最佳途径,成了中国软实力的特有体现。“因为爱中国美食,所以更爱中国”悄然兴起。

此情此景,思绪再次飘飞。怎会忘记那个小米加步枪的抗战年代、那个一口炒面一口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艰苦卓绝,正是革命前辈们凭借不怕吃苦、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换来了这个可以安享美食的时代。至此,美食有了另一种诠释,美食是一种赞美,赞美革命先辈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精神;美食是一种致敬,致敬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唯有安享美食,不忘致敬。

我爱美食,爱美食传递的爱,更爱我们这个安享美食的伟大时代。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

有关饮食文化的散文

中国餐饮文化漫谈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

描写美食的美文: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