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把元清统治时期作为外族入侵是否强词夺

把元清统治时期作为外族入侵是否强词夺

把元清统治时期作为外族入侵是否强词夺理

再古代有这么一种思想,

首先,中国就是华夏就是汉族,其他民族都是夷狄蛮戎。然后,入华夏者为华夏,意思是,愿意投降中国,并且居住在中原地区,服从华夏的文化,礼仪,法律等等,那么他就是华夏人。

而对于元清来说,当他们入主中原之后,也是学习汉族的律法,礼仪等,所以他们的历史应该是中华民族史,而对于入主中原之前的历史,就没什么关系了。

而蒙古帝国除了元之外的其汗国,更是跟中华民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为什么外族成功侵入统治华夏后都喜欢定都北京

因为那些都是北方外族。

历史上哪次外族入侵对华夏文明危害最大

历史上大的外族入侵有4次,晋末五胡乱华,蒙元灭宋,满清入关,日本鬼子侵华。

下面逐一分析一下各自的危害:

五胡乱华,五胡为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这次入侵主要是在北方造成了长时间的战乱,但是五胡那时候的文明程度很低,最后大多数反而被汉族同化,所以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并不大。

蒙元入侵,有人说元朝灭南宋,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华文明确实在那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且蒙元对汉人采取高压政策,汉人很少能够参与政治和进入管理阶层。对汉族的杀戮也是很残酷的,但是蒙元统治时间较短,蒙元和汉人的对立也很尖锐,蒙元也没能真正征服汉人,所以这一次还不算最严重。当然好处也有,就是第一次将西藏纳入了中华版图。

满清入关:如果不算日本侵华的话,那这一次对华夏文明的危害是最大的。满清入关后,大肆篡改、销毁文化典籍,然后搞了一个《四库全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所有中国古代典籍,以前的史料和书籍被他们改了或者销毁了,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古籍,都是在那个时候被修改或者删减过的。而且满清统治时间长,危害最大。

日本侵华:这是近代所有中国人记忆中的辱和痛楚,危害之大,自不必说。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古代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及华北地区,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狄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权自称中国政权,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国政权。根据史料,日本也常常自称“华夏”、“中华”。例如《大日本史》卷117,载奈良时代藤原广嗣在公元740年(大唐开元二十八年)上表日主:“北狄虾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乱,野心难驯。往古已来,中国有圣则后服,朝堂有变则先叛”。二战结束,日本国王在《终战诏书》中还把日本称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国显然是两国。判断历史上一个政权是否是中国政权,主要看它与前一个中国政权的关系,是以国内政权更换的形式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还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华夏汉族建立并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历来就有抵抗外侵、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一旦有外族入侵,便会英勇反抗,绝不允许外来入侵者篡夺中华正统的地位。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精忠报国”,每一次遭受外侵,古代中国人都奋起抵抗,无一不验证了这一光荣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有了管仲,华夏没有亡于外族。什么叫“披发左衽”? “披发左衽”的反义词,就是“束发右衽”,也就是华夏汉族的发型服装,是华夏汉族和华夏汉文化的代表。可见,孔子也是把华夏汉族和华夏汉文化视为中华正统,不容外族取代中华正统。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这里的“夷狄入中国”指的是归化、内附中国,决不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中国。

满清入关,大儒顾炎武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之辨。他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学者黄宗羲所言,“明亡于闯贼,乃亡国也,亡于满清,则亡天下”。“亡天下者,衣冠易改,披发左衽矣”。这里的“亡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权消亡,这里的“亡天下”则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沦亡。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节写道:“在汉族官绅看来,大顺政权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号”,朱明王朝的挣扎图存是宗室、皇亲国戚、世袭勋臣之类“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绅士民没有多大关系;而满洲贵族的入主中原则是“披发左衽”(剃头改制),“亡天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应当奋起反抗。”可见,明朝的民众,已经把满清入关与以前的改朝换代严格区分开来。以前的改朝换代,只是中国内部的政权更换,满清入关,则被视为外侵。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年lO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简介: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国家体制的出现(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国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现国家体制)。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原一带的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现今确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东部。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纪左右时,中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有著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元朝和早清时期。中国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及火药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列强逐渐崛起并开始向东扩张,中国的优势逐渐消失。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由于文化和制度上无法满足西方列强的野蛮要求,在遭遇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和经济入侵后,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台湾等多处领土。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体制,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中国依然饱受国内外战火之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夏:约前2071-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5000年华夏文明!

阶梯新世界百科全书简载:

公元前2698年:中国皇帝神农氏著《百草经》超过252种植物的介绍

公元前600年 :中国哲学家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公元前551年 :中国一名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孔子出生

公元前2世纪 :中国开始修建万里长城

105年:中国发明造纸技术

606年:中国举行首次科举考试

868年:世界上首部印刷出版的书《金刚经》在中国出版

1000年:中国完成了火药的发明

1259年: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大汗统治中国,建立元朝,由1279-1368年。

1333年:中国干旱,水灾,瘟疫,死亡人数达500万

1421年:北京成为中国首都

1911年:中国成为民主共和国

1921年:毛泽东与李大钊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34年:毛泽东带领长征并抵达延安建立政府1949年:中国革命,共产党上台执政

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21世纪初的中国:

中国暂居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8%-9.5%/年)

中国占据世界人口数目的第一位,土地面积占第三位

全世界10个最高的建筑物有6个位于中国,包括最高的“台北101”(目的建筑高度超过台北101的建筑在上海仍未完工)

中国-全世界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

中国拥有全世界士兵数目最多的军队

中国是全世界三个拥有可以生产太空飞船技术的其中一个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

四个直辖市分别为: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都,辽时为陪都,称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为都城,先后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称号。1928年始设市。现辖16区、2县,为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1.68万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36.3万人。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学、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北京还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主要名胜古迹有长城、故宫、天坛、十三陵、颐和园、香山等。

上海

上海简称沪。地处中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处。古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市。现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辖18区、1县。全市面积5800平方公里。2002年末户籍人口1334.7万人。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还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

天津

天津简称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汇合流入渤海。金元时代称直沽,为漕运要地,后设海津镇,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始设市。现辖15区3县,为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2002年末户籍人口919.05万人。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并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天津也是华北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天津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市区的宁园、天后宫、大沽口炮台,蓟县独乐寺,黄崖关古长城及有“京东第一山”之称的盘山风景区。

重庆

重庆简称渝。位于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地。隋唐属渝州。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党政府陪都。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庆、万县、涪陵3个地级市和黔江地区行政区域设中央直辖市重庆市。下辖15区、4县级市、17县、4自治县。全市面积8.23万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3107万人。重庆是综合性工业城市,有长江三峡、枇杷山、缙云山等旅游胜地。

元朝和清朝就是外族征服了中国,正宗的华夏文化早就断了,而如今也没有复兴中国正统文化。可当今的历史为

为什么要承认?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国家复兴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是无可厚非的。别听什么崖山明亡之类的谬论,那是小日本造的。再宋朝有啥好呢?最软弱的朝代。

大分裂时期的春秋战国,为何没有外族敢祸乱中原?

中国现代,不断被外族入侵,频仍的入侵运动给中国连连形成要挟。但让人不测的是处于社会动荡不安,大团结期间的年龄战国,虽偶有外族入侵,但却没有一个祸乱华夏,以至连外族的要挟都很少见。

事先华夏很乱,不是外族不想来是不敢来。年龄战国期间是中国冷兵器期间历史上兵戈最多程度最高的期间了,列国都是全民皆兵,统统为了和平运转,能够说是事先地球上最风险的地域。别说入主华夏,周边诸族早就有多远躲多远。

华夏各诸侯国都是打斗专业户,尤其是战国期间七雄都是在以强凌弱厮杀中活下来的精英,平常没事就天天打。列国人数浩瀚、风气刁悍,一人拿个棍子就有战斗力,布置几十万戎行不是什么艰难的事,别的列国经济、军事、手艺等各方面都远比外族兴旺。

事先周边的外族包含南方的游牧民族都还没有那末弱小,因为事先没有马鞍,还说不上马队的全国,兵戈根本都是战车加步卒,恰是华夏列国的刚强。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这衣服多少钱

今天去逛商场看中一件衣服,就问服务员多少钱,她不理我,我又问多少钱,她依然不理我。不知道各位兄弟有没有经历,碰到这种狗眼看人低的服务员,什么态度啊?什么素质啊?我当时就气炸了虽然我是个?潘浚??患?衣服总买得起吧!我生气地嗷一嗓子:服务员到底多少钱!?她终于转过来了,说了句,我也是来买东西的,你有病吧?

夏、商、周、西晋、南朝陈是不是都是被外族灭掉的?

是不是外族要看你怎么定义外族了。

古代中国不是用血统来界定华夷的,而是用文化。传统儒家认为,认同并学习华夏民族文化的便是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认同并学习夷狄文化的就是夷狄。

如果这样看的话,无论商周还是晋隋,都是华夏民族。

为什么说有了管仲,华夏没有亡于外族?

周朝将四方的非华夏民族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周朝因为西北的犬戎攻入镐京迁都洛阳,史称东周。

在管仲的时代,东夷已经不成气候,西戎也被秦阻挡在中原之外。

但是少数民族对周朝的威胁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更为严重,南蛮的楚国越来越强大,而迫在眉睫的还有北狄。

北狄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好几个民族的合称,这一时期的北狄中,白狄、长狄、赤狄异常强大。他们因为游牧特性而具有很强的侵略性。有人就曾叹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这个夷就包括南蛮北狄。

公元前 664,山戎伐燕,齐军救燕。

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

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到公元前655,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楚国也表示愿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齐国指挥。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国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

孔子说的大事,应该就是上面这几件事情。

从古至今威胁到中原大地的外族或外邦,自唐宋以来有哪些

唐朝主要是北方的突厥,还有西边的吐蕃。

宋朝时期,先是契丹建立的辽国,然后是女真建立的金国,然后是蒙古的元朝,最终消灭南宋。

明朝前期,无疑就是北元残余势力。比如土木堡之变。后期,主要是女真的后金国,也就是后来的清朝。

清朝前期的对手,主要是准格尔汗国,在西边,一度很强大,从康熙到乾隆,最终消灭了这个强大的势力。

后期就是西方列强了。

有没有人骨子里和我一样只认定自己只继承宋朝文化?在当今社会想要恢复我华夏在宋代被外族打断的脊梁有没

很少人骨子里和你一样只认定自己只继承宋朝文化。在当今社会想要恢复华夏在宋代被外族打断的脊梁已经没有可能了,社会上那些蝇营狗苟,奴颜卑膝之辈也觉悟不了。好生过好自己的生活就错了。

把元清统治时期作为外族入侵是否强词夺: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