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凑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凑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凑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天不凑我也 天不凑我啊 一件事情的办成,要靠天时地利人和。有地利、有人和,缺少天时,也就是恰到好处的机遇没有赶上的意思。

文言文天不凑我也什么意思

天不凑我也

天不凑我啊

一件事情的办成,要靠天时地利人和。有地利、有人和,缺少天时,也就是恰到好处的机遇没有赶上的意思。

文言文俊秀凑捐是什么意思

俊秀凑捐

俊凑捐

《百度文言文翻译》

俊凑捐 是文言文。

名叫俊秀的人,凑集苛捐杂税的意思。

“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基本解释: 将

(将)

jiāng

快要:将要。将至。将来。即将。

带领,扶助:将雏。扶将。将军。

拿,持:将心比心。

把:将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保养:将养。将息。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又,且:将信将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刚,刚刚:将将。将才。

姓。

(将)

jiàng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

笔画数:9;

部首:寸;

笔顺编号:412354124

详细解释: 将

jiāng

【动】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support〗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奉行,秉承〖follow〗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送行〖send〗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携带〖bring〗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带领〖lead;guide〗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顺从;随从〖beobedientto;submitto〗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供养;奉养〖providefor〗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调养;保养〖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传达;表达〖express〗。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方言]∶兽类生仔〖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check〗。如:当头炮一将

行,进〖advance;go〗

日就月将。——《诗·敬之》

进用,吃〖eat〗。如:将食

使用〖use〗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jiāng

【副】

就要;将要〖will;begoingto〗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必,必定〖certainly〗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才;乃;刚刚;正〖just〗。如:将在(刚刚)

将近〖nearly〗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岂;难道〖Doesitmean…?〗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jiāng

【介】

相当于“拿”、“取”〖by;bymeansof〗

将雌剑往。——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于〖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jiāng

【连】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also〗。例如:将信将疑

如果;假若〖if〗

吾将再病。——清·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或;抑〖or〗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jiāng

【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另见jiàng;qiāng

将才

jiāngcái

〖justnow〗刚刚

他将才走,还追得上

将次

jiāngcì

〖begoingto〗将要;就要

斜阳将次西沉

将错就错

jiāngcuò-jiùcuò

〖leaveamistakeuncorrectedandmakethebestofit;makethebestofamistake〗办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干脆按照错误曲就而成

将功补过

jiānggōng-bǔguò

〖makeamendsforone’sfaultsbygooddeeds;redeemsinbymeritorousservice;atoneforacrimebygoodservice;expiateone'scrimebygoodservice〗加倍用功出力以弥补以往的罪过

将功赎罪

jiānggōng-shúzuì

〖atomeforacrimebygooddeeds;redeemsinbymeritorousservice;atoneforacrimebygoodservice;expiateone'scrimebygoodservice〗用所立的功劳来抵赎所犯的过错

将计就计

jiāngjì-jiùjì

〖turnsomebody'strickagainsthim;beatsb.athisowngame〗识破对方计策之后,以原计为基础,造成误入对方圈套的假象,另施巧计于其中,而使设计者本身中计

将将

jiāngjiāng

〖justnow〗刚刚;刚好

我来了将将一周

将近

jiāngjìn

〖nearly;closeto;almost〗将要接近某数字或情况

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将就

jiāngjiu

〖makedowithmakethebestof;putupwith〗对事物不太满意,勉强适应;凑合

衣服稍微小一点,你将就着穿吧

将军

jiāngjūn

〖general〗

武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加号极繁。如汉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度辽将军等、多用以尊称对方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将军向宠。——诸葛亮《出师表》

宋将军家。——明·魏禧《大铁椎传》

呼宋将军。

军衔名,在校级之上。通常分四级,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

将军

jiāngjūn

〖checkmate〗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putsb.onthespot;mate;challenge;embarrass〗∶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将来

jiānglái

〖future〗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

少年人常思将来。——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惟思将来。

据前事推将来。

制出将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将来式

jiāngláishì

〖futuretense〗一种动词时态,在英语中,传统地用will和shall形成表示将来式

将息

jiāngxī

〖recuperate〗调养休息;保养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李清照词

将心比心

jiāngxīn-bǐxīn

〖putoneselfinsomebodyelse'sposition〗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将信将疑

jiāngxìn-jiāngyí

〖halfbelieving,halfdoubting〗信疑参半,举棋不定,多半是怀疑的成分大于相信

将养

jiāngyǎng

〖recuperate〗∶休养身体

〖supportandwaitupon〗∶侍奉赡养

将养老人

将要

jiāngyào

〖begoingto;will;shall〗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行为或情况在不久以后发生;即将

我们将要毕业

jiàng

【名】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同本义〖general〗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赵将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general;high-rankingmilitaryofficer〗。如:大将;中将;少将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commanderinchief,thechiefpriceinChinesechess〗

能手;能人〖dab〗。如:乒坛老将

jiàng

【动】

统率;率领〖command;lead〗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汉·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另见jiāng;qiāng

将官

jiàngguān

〖general〗将级军官,低于元帅,高于校官

更选将官。——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将领

jiànglǐng

〖high-rankingmilitaryofficers〗∶高级军官

〖general〗∶将帅

〖lead〗∶带领;率领

将令

jiànglìng

〖militaryorders〗将帅的命令;军令

将士

jiàngshì

〖officersandmen〗将领和士兵的统称

将尉

jiàngwèi

〖militaryofficer〗军官

将尉醉。——《史记·陈涉世家》

将校

jiàngxiào

〖high-rankingofficer〗将官和校官,泛指高级军官

将佐

jiàngzuǒ

〖high-rankingofficer〗指高级军官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ask;request〗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另见jiāng;jiàng

相关词语:

#

# 矮子队里选将军

# 矮子里拔将军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佐将

# 子将

粽熬将军

#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 宿将(-jiàng)

# 准将

# 幢将

# 主将

筑坛拜将

#

# 重将

# 筑坛拜将

# 忠臣良将

#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 中郎将

棕将军

#

# 自将

# 智将

# 终将

# 捉将挟人

# 中将

中军将军

#

# 镇殿将军

# 照将

# 折冲将军

# 斩将夺旗

# 赵四将军

斩将刈旗

#

# 征南将军

# 斩将搴旗

# 执将

# 运动健将

# 月将

云将

#

# 云麾将军

# 玉山将崩

# 战舰波将金号

# 战将

# 庾将军

御将

#

# 营将

# 阴将

# 迎将

# 驿将

# 伊犁将军

阴阳不将

谁能给一些文言文?凑起来3000字左右的就可以了,急求啊啊啊!!!!

课外文言文阅读

1.(2011·浙江省义乌市)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答案】19.C(2分)20.B(2分)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2011·浙江省宁波市)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答案】19.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20.B(2分)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22.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3.(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答案】20. (共2分)B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4.(2011·浙江省金华、丽水市)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③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④贼出吴郡⑤,袁府君⑥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⑦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⑧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g):一种铁锅。 焦饭:即锅巴。 ②主簿(bù):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贮录:贮藏。 ④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 ⑤贼出吴郡:在吴郡作乱。 ⑥袁府君:即袁山松,时任吴国太守。 ⑦未展:来不及。 ⑧于:在。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答案】23.⑴吃 ⑵出征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5.(2011·浙江省温州市)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 (2)故中辍耳 ▲

(3)外皆严装已毕 ▲ (4)上尝得佳鹞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2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2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2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6.(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答案】2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7.(2011·四川省乐山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琅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琅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

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答案】6.C 7.A 8.C 9.(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8.(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答案】23.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24.(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9.(2011·四川省内江市)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www.xuekewang.com]王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答案】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 (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10.(2011·四川省资阳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有一老父衣粗衣( )

能谤讥于市朝(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答案】20.当面 穿 在 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21.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22.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2分)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2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11.(2011·浙江省绍兴市)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答案】

19.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20.①⒎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21.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22.C

12.(2011·广东省肇庆市)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①搦管:握笔。 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④姻友:亲戚、朋友。 ⑤夥:多。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答案】12.其子恚曰 / 天下姓字夥矣 / 奈何姓万 / 自晨起至今 / 才完五百画也。(每标对1处给0.5分,超过两处者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13.①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其:他,他的;从:听从,依从;遣:送,送走。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逾:过,过了;拟:打算,准备;令:使,让,叫。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13.(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14.(2011·山东省东营市)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题。(5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15.(3分)B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5.(2011·山东省聊城市)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8.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答案】8.B;9.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2011·江苏省盐城市)

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答案】12、D;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谁能解释 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这句古文的意思..有好处额

在抓各类事务上,如果凡事都能够主动的去履职尽责,对于那些隐患能够做到防微杜渐,把事故隐患和苗头都能消除在萌芽状态的话,一切不吉利、不利于的事情都能能得到很好杜绝,也就可以平安幸福

文言文翻译:《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如果整治政权自我责备(批评),防微杜渐,那么凶兆妖邪就会消失,祸害灭除而福气就会来到了。

文言文: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

原文:

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毛仲嫁女,上问何须。毛仲顿首对曰:“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上曰:“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对曰:“此则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也。”对曰:“然。”上笑曰:“朕明日为汝召客。”明日,上谓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既而日中,众客未敢举箸,待,久之,方至,先执酒西向拜谢,饮不尽,遽称腹痛而归。之刚直,老而弥笃。

译文:

王毛仲深得唐玄宗的宠幸,巴结他的文武官员数不胜数。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类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王毛仲说:“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等宋一人,过了很久,宋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宋为人刚直,老而更甚。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之”的解释 (1)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凑足音节

试为解答如下:

1、之:人称代词,它”这里复指前文的“核舟”。

2、“之”作音节助词,有两种情况:

(1)用在时间名词后面,凑足音节(或说:补足音节),无实义。如久之、顷之等。

(2)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或说:补足音节),无实义。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罚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凑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