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

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

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但上帝的音乐岂容破坏?比如说,地球的美丽是不容破坏的,生态的和谐是不容破坏的,被破坏的只可能是破坏者自己,比如说,上帝之手将借助干旱、沙尘暴、艾滋病、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洞……删除造成这一切不和谐的赘物。癌症是什么?是和谐整体中的一个失去控制的部分,这差不多是对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一个警告。艾滋病是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失灵,而生态的和谐正是地球的自身免疫系统。上帝是严厉而且温柔的,如果自以为是的人类仍然听不懂这暗示,地球上被删除的终将是什么应该是明显的。

1、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的时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4、世界是一人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这也就是人类在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

5、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6、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7、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8、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9、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10、知识并不担保善良

11、强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

12、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13、“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

14、猜想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证实来支持。

15、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

16、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死。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

17、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

18、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

19、善恶的标准,可以永久地增补、修正,可以像对待幸福那样,做永久的追寻。

20、在对人性恶的觉察中,在人的忏悔意识里,神显现。在人性去接近完美却发现永无终途的路上,才有神圣的朝拜。

21、神明一落到实惠,总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2、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

23、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爱的奉献”这句话不算很通顺。能够捐资,捐躯,可心愿是能够捐的吗?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24、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35、爱,原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自卑,或者在自卑洞穴里步步深陷,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

26、在墙壁的那边,在表情后面,在语言深处,别人,到底都是什么?对此你毫无把握。

27、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着一次真正的爱情,也可能只是好色之徒的口头禅,还可能是各有所图的一回交易。

28、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相互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29、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

30、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肌肤相依而心魂依然森严壁垒,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31、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

32、文学之个词并不美妙,并不恰切,不如是写作,不如是倾诉和倾听,不如是梦幻、是神游。因为,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理,本不必求取公认,那是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片思绪呀,是有限的时空中响彻的无限呼唤。

33、先哲有言: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

32、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34、“不能”,写满四周!这便是残疾最根本的困苦。

35、真正的进步,终归难以用生产率来衡量,而非要以爱对残疾的救赎来评价不可。

36、也许上帝正是要以残疾的人来强调人的残疾,强调人的迷途和危境,强调爱的必须与神圣。

37、把自己变成别人,以自己的眼睛去放映别人的眼色,以自己的心魂去攀登别人的思想,用自己的脚去走别人的步。残疾,其最危险的一面,就是太渴望被社会承认了,乃至太渴望被世界承认了,渴望之下又走进残疾。

38、设若你永远没有“我是谁”等等累人的问题,永远只是“我在故我玩儿”,你一生大约都会活得安逸,山是山,水是水,就像美丽的鹿群,把未来安排在今天之后,把往日交给饥饿的狮子。可一旦谁要是玩腻了,不小心这么一想——“我是谁”好了,世界于是乎轰然膨胀,以至无边无际。我怀疑,人原就是一群玩腻了的鹿。宇宙的膨胀就是因为不小心这么一想。

39、何妨就把“文学与”与“写作”分开,文学留给作家,写作单让给一些不守规矩的寻觅者吧。文学或有其更为高深广大的使命,值得仰望,写作则可平易些个,无辜而落生斯世者,尤其生来长去还是不大通透的一类,都可以不管不顾地走一走这条路。

※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比。

40、凡你身有体会的东西,你才能真正理解,凡你理解了的品质你才能恰要地贬斥它或赞美它,才能准确地描画它。……但佛家有言:心既生恨,已动杀机。你不可能不体会那至于偷窃的贪欲,和那竟致杀戮的仇恨。这便是人性的复杂,这里面埋藏或蛰伏着命运的诸多可能。

41、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但不是外部世界的黑夜,而是内在心流的黑夜。写作一向都在这样的黑夜中。

42、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在其《生命的意义》中说: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之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了路。

43、看不见而信的人是有福的。

44、像字当头,艺术很容易就流于技艺。

45、心魂的路途远未走完,未必是工具已经不够使。

46、罪仍然是罪,不因为它普遍存在就不是罪。罪,既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中,那么忏悔对于每一个人就都是必要的。

47我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苏醒/……/我阅读一个家族的预言/我看到的痛苦并不比痛苦更多/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诗人西川

47、忏悔,不单是忏悔白昼的已明之罪,更是看那暗中奔溢着的心流与神的要求有着怎样的背离。忏悔不是给别人看的,甚至也不是给上帝看的,而是看上帝,仰望他,这仰望逼迫你诚实。

48、忏悔从来都是第一人称的。“你要忏悔”——这是神说的话,倘若人说就是病句。49、忏悔,是个人独对上帝的时刻,就像梦,别人不得参与。

50、以福乐相许,信仰难免混于俗行。

51、人是生而有罪的。这不仅是说,人性先天就是恶习,因而忏悔是永远要保有的品质,还是说,人即残缺,因而苦难是永恒的。

52、切思想和智慧必是以流而传之,即靠流传而存在。

53、因自身的局限而谦逊,因人性的丑陋而忏悔,视固有的困苦为锤炼,看不可否认的美物为道具,既知不断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各这样的超越乃是永远的过程。

54、最受那皮囊奴役的,莫过于皇上;皇上一旦让君臣认不出,他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凡?高是“向日葵”,贝多芬是“命运”,尼采是“如是说”,而君王是地下宫殿和金缕玉衣。

55、事实上,很多真理,是在很久以后才被证明了它的真实的,若在尚未证明其真实之前就把它当做谬误扫荡,所有的真理就都不能长大。

56、科学的要求是真实,信仰的要求是真诚。科学研究的是物,信仰面对是神。科学把人当做肉身来剖析它的功能,信仰把人看作灵魂来追寻它的意义。

56、总是两个肉身的朝朝暮暮,真是难免有互相看腻的一天。但若是两个不甘于肉身的灵魂呢?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绝对,于是相互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这才是爱情吧。

57、未来的已定与未定其实一样,未定得往前走,已定也还是得往前走,前面呢,或一个死字挡道,或一条无限的路途。这一样了——反正你在过程之外难有所得。

58、最易之读不读,最易之思是不思,易而又易,终于弄到没有差别时只剩下了简陋。

59、文如其人,这话并不绝对可信。文,有时候是表达,是敞开,有时候是掩盖,感人泪下的言词后面未必没有隐藏。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验,常在渴望表达的时候却做了很多隐藏,而且心里明白,隐藏的或许比表达的还重要。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心里明白却还要隐藏?知道那是重要的却还要躲避?

60、“是人”与“做人”在我们心中是不分的;似乎“是人”的问题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要讨论的只是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做人”属于先辈或社会的要求。你就是不想学做人,先辈和社会也会通过教你说话、识字、通过转换知识,通过一种文明化的进程,引导或强迫你去做人。——陈家琪

61、人向整体开放的部分只有灵魂,或者说,灵魂是人身上最靠近整体的部分。……追求整体性知识需要与社会美德有相当程度的隔绝。——刘小枫

62、我一直相信,人需要写作与人需要爱情是一回事。

人以一个孤独的音符处于一部浩瀚的音乐中,难免恐惧。这恐惧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愿,却不知道别人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与别人相关,却不知道别人对这复杂的相关取何种态度;他知道自己期待着别人,却没有把握别人是否对他也有同样的期待;总之,他既听到了那音乐的呼唤,又看见了社会美德的阴沉脸色。这恐惧迫使他先把自己藏起来,藏到甚至连自己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但其实这不可能,他既藏了就必然知道藏了什么和藏在哪儿,只是佯装不知。这,其实不过只一种防御。他藏好了,看看没有什么危险了,再去偷看别人。看别人的什么呢?看别人是否也像自己一样藏了和藏了什么。其实,他是要通过偷看别人来偷看自己,通过看见别人之藏而承认自己之藏,通过揭开别人的藏而一步步解救着自己的藏——这从恋人们由相互试探到相互敞开的过程,可得证明。是啊,人,都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期待着别人,都在以一个孤独的音符而追随那浩瀚的音乐,以期生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由爱的途径重归于灵魂的伊甸园。

63、法律不担保贫富,正如规则不担保比赛结果。

64、刑罚所以比死更可怕,就在于人眼睁睁地更丧失了把握命运的能力。

65、理性走入绝地,有限的人智看见了无限的困阻,人才会变得谦恭,条条计策终见迷茫,人才在服从与祈祷中听见神命。

66、生活真容易变得有趣,所以没有人思考。——陈嘉映

67、虚伪,这两个字厉害,把它射向诚实,效果多佳.

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

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

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

但上帝的音乐岂容破坏?比如说,地球的美丽是不容破坏的,生态的和谐是不容破坏的,被破坏的只可能是破坏者自己,比如说,上帝之手将借助干旱、沙尘暴、艾滋病、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洞……删除造成这一切不和谐的赘物。

癌症是什么?是和谐整体中的一个失去控制的部分,这差不多是对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一个警告。

艾滋病是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失灵,而生态的和谐正是地球的自身免疫系统。

上帝是严厉而且温柔的,如果自以为是的人类仍然听不懂这暗示,地球上被删除的终将是什么应该是明显的。

1、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

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

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

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的时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4、世界是一人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

这也就是人类在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

5、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6、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

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7、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8、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9、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10、知识并不担保善良 11、强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

12、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13、“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

14、猜想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证实来支持。

15、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

16、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死。

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

17、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

18、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

19、善恶的标准,可以永久地增补、修正,可以像对待幸福那样,做永久的追寻。

20、在对人性恶的觉察中,在人的忏悔意识里,神显现。

在人性去接近完美却发现永无终途的路上,才有神圣的朝拜。

21、神明一落到实惠,总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2、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

23、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

……“爱的奉献”这句话不算很通顺。

能够捐资,捐躯,可心愿是能够捐的吗?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24、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35、爱,原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

自卑,或者在自卑洞穴里步步深陷,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

26、在墙壁的那边,在表情后面,在语言深处,别人,到底都是什么?对此你毫无把握。

27、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

“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着一次真正的爱情,也可能只是好色之徒的口头禅,还可能是各有所图的一回交易。

28、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相互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29、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

30、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肌肤相依而心魂依然森严壁垒,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31、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

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

32、文学之个词并不美妙,并不恰切,不如是写作,不如是倾诉和倾听,不如是梦幻、是神游。

因为,本不该有什...

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名短。

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

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

但上帝的音乐岂容破坏?比如说,地球的美丽是不容破坏的,生态的和谐是不容破坏的,被破坏的只可能是破坏者自己,比如说,上帝之手将借助干旱、沙尘暴、艾滋病、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洞……删除造成这一切不和谐的赘物。

癌症是什么?是和谐整体中的一个失去控制的部分,这差不多是对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一个警告。

艾滋病是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失灵,而生态的和谐正是地球的自身免疫系统。

上帝是严厉而且温柔的,如果自以为是的人类仍然听不懂这暗示,地球上被删除的终将是什么应该是明显的。

1、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

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

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

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的时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4、世界是一人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

这也就是人类在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

5、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6、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

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7、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8、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9、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10、知识并不担保善良 11、强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

12、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13、“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

14、猜想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证实来支持。

15、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

16、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死。

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

17、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

18、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

19、善恶的标准,可以永久地增补、修正,可以像对待幸福那样,做永久的追寻。

20、在对人性恶的觉察中,在人的忏悔意识里,神显现。

在人性去接近完美却发现永无终途的路上,才有神圣的朝拜。

21、神明一落到实惠,总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2、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

23、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

……“爱的奉献”这句话不算很通顺。

能够捐资,捐躯,可心愿是能够捐的吗?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24、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35、爱,原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

自卑,或者在自卑洞穴里步步深陷,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

26、在墙壁的那边,在表情后面,在语言深处,别人,到底都是什么?对此你毫无把握。

27、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

“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着一次真正的爱情,也可能只是好色之徒的口头禅,还可能是各有所图的一回交易。

28、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相互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29、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

30、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肌肤相依而心魂依然森严壁垒,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31、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

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

32、文学之个词并不美妙,并不恰切,不如是写作,不如是倾诉和倾听,不如是梦幻、是神游。

因为,本不该有什...

史铁生病隙碎笔中的一句话 我不知怎么理解 画线句

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这爱,不单是友善、慈悲、助人为乐,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

这爱,非居高的施舍,乃谦恭地仰望,接受苦难,从而走向精神的超越。

人们所以需要戏剧,是需要一处自由的时空,需要一回心魂的酣畅表达,是要以艺术的真去反抗现实的假,以这剧场中的可能去解救现实中的不可能,以这舞台或银幕上的实现去探问那布满于四周的不现实。

科学的要求是真实,信仰的要求是真诚。

科学研究的是物,信仰面对的是神。

科学把人当做肉身来剖析它的功能,信仰把人看作灵魂来追寻它的意义。

科学在有限的成就面前沾沾自喜,信仰在无限的存在面前虚怀若谷。

科学看见人的强大,指点江山,自视为世界的主宰,信仰则看见人的苦弱与丑陋,沉思自省,视人生为一次历练与皈依爱愿的旅程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史铁生《病隙碎笔》...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

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巴金《家》)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沈从文《边城》) 他靠纱窗望出去。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

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

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

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

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

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

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

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时刻。

天空象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

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

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 (浩然《艳阳天》) 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

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郁达夫《秋河》) 月亮快要出来了。

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

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

(法 罗曼•罗兰:《母与子》) 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

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

(印度 泰戈尔:《沉船》)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

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

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

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刘白羽《长江三日》 隔断了众人与我的是漫天的雾。

任是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拥挤的行人;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己行走时摇荡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靳以《雾》 屋子外面,原是浓厚得对面不见人影的晨雾,这时已经消退,变淡了。

慢慢得势的阳光里,白蒙蒙的雾点子,一阵一阵地翻腾,飘散,好像沙沙有声。

篱笆,土堆,墙头,都在雾气里显出模糊的形象。

王西彦《春回地暖》 雾霭 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

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

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

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

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

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

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

仇智杰《雾纱赋》 晨雾 夜雾慢慢淡了,颜色变白,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东方发白了。

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迷雾笼罩着曹阳新村,新村的建筑和树木若有若无。

说它有吧,看不到那些建筑和树木的整体;说它没有吧,迷雾开豁的地方,又隐隐露出建筑和树木部分的轮廓,随着迷雾的浓淡,变幻多姿,仿佛是海市蜃楼。

周而复《上海的早...

白居易的诗句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我与地坛中》细节描写的句子赏析。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我与地坛》第一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与地坛》第一节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第一节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与地坛》第二节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我与地坛》第二节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我与地坛》第三节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我与地坛》第三节太阳也不疲惫,把大树的影子缩小成一团,把疏忽大意的蚯蚓晒干在小路上,将近中午,我们又在祭坛东侧相遇,他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他,他往北去,我往南去。

——《我与地坛》第四节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伙,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吧?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暗哑地响着无数小铃挡。

——《我与地坛》第四节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

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

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

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我与地坛》第四节恐慌日甚一日,随时可能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的好。

可你并没有去死。

——《我与地坛》第五节我在这园子里坐着,我听见园神告诉我,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

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

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

——《我与地坛》第六节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我与地坛》第七节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我与地坛》第七节《我与地坛》在 2002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为史铁生。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

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

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病隙碎笔 摘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的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编辑推荐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

在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度,一个连宗教也大多的投资着来世福乐的世俗化国度,铁生有价值的饥渴却没有特别的神学崇拜。

他的思考仍然充满着活泼知识而没有偏执迷信,他的言说仍然平易近人而从不故作虚玄,但他的理性足迹总是通向人生信仰的地平线,总是融入一片感动和神圣的金色光辉。

在这个意义上,《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声中阅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

——韩少功《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随笔》是史铁生四年来用生命写就的唯一一部新作。

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为六大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读来可使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油然而生热爱生命、珍视每一天普通生活的无限感慨。

史铁生是这样一位作家,在他的日见稀少的作品中,不同的读者可以得到不同感受:机智者读到了从容;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贱者读到了高贵;浮躁者可以读到安宁;平庸者可以读到智慧。

何立伟说:“史铁生就像一座佛,参透了生死、贫富和一切欲望。

”被认为“精神浪漫、生活刻板”的海岩认为史铁生是他最喜欢的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人的心理的开掘深度是一般作家所不及的。

为什么呢?我觉得是由于他肉体相对静止,整日坐在轮椅上,也没有什么社会活动,那么他的精神领域就开掘得非常广大,他的东西,即便是很简单的事,你会感到他提供给你的更深,一般人还想不到这个层次。

”史铁生写道:“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

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 ’,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