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随笔 > [美学] 萧红:每一个热烈而孤寂的女子都死于爱情

[美学] 萧红:每一个热烈而孤寂的女子都死于爱情

文/达霖

一周前的深夜,闺蜜发来一条微信,她的语气从来没有那么低沉,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刚刚看过《黄金时代》,我问她“怎么样”?她说“很难过,我觉萧红和你很像”。

我说“小时候看过她的作品,很喜欢她,关于她的电影我还没看过”,我问朋友哪里像?

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描述了电影的几个片段,描述了几个关键词:对爱情的信仰,倔强,执着,挣扎,和不肯随波逐流,然后就没再说了。

我大抵猜到了她当下复杂的心情,还有无法用喜欢或挣扎去描述的语言,就像今天我自己看到的那样。

影片中,表哥、未婚夫、萧军、端木,这四条爱情的线条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又不乏枝叶衬托其中,让传统的人们对于萧红有着一如网上的毒舌言论一样的诽谤。只是,今时今日,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如此评判?当时当地,此情此景,谁又曾真的可以唤醒那个时代的记忆,再现真实?即使再现真实,如之当下,又是否看的清,说的对?

我想,萧红从来贪求的都不是男人,而是一个灵魂。

人类所有成长的模式中,大多数人倾其一生都在寻找如最初在母亲子宫的安全感,而那些在童年缺爱的孩子往往尤为严重。

8岁以前的萧红除了爷爷无以从任何人那里得到爱,而这种孤独无助,即培养了她对周遭世界和人的敏感,同时也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

选择表哥,因为表哥从小相处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爱,所以她敢在那个年代选择私奔,但那仅仅是温暖,所以即便失去,举家搬迁也能够快速愈合。

选择未婚夫,因为生活的穷困潦倒没有退路,博一线希望,才会抓住那颗稻草,因为她知道在那个男人面前可以肆意,可以狼吞虎咽。她不祈求在那个男人身上获得幸福,所以她可以在关进仓库的时候依旧对命运努力挣扎,找出路,可以有心情写诗,可以有无邪的笑。

只有萧军是她始料不及的,那种心仪已久的、符合标准的人突如其来,是她所不能防备和拒绝的。两个灵魂的相似,对于爱情的同样率真,在那个她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给了她爱情,经历患难,换成我们,也会成为疼痛而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她短暂的一生,萧军这个名字浓墨重彩。

选择嫁给端木,则来自于她的疲惫。她把爱情的火光全部在萧军的身上消耗殆尽,有一个让她觉得温暖,安分,又有着与萧军相反的性情,甚至会在她的面前像个儿子一样哭泣的人,她以为这个男人至少可以守着她就够了。而事实上,这个男人确实守了她,虽然懦弱的让她连想挣扎都不愿挣扎,但至少吸痰的那一幕让我们替她略感欣慰。

我想,这一生的爱情于之她终其还是遗憾的。

趴在窗口上抽烟的她是热烈的,站在鲁迅先生家院子里的她是孤寂的,杀了孩子后和友人告别的她是绝望的,大肚子倒在码头的她是自嘲的,弥留之际的眼神是不甘的……

许广平说“她的文章是鲜明而有立场的,但爱情却不是”。其实在看似她没有标准的爱情观里,却始终无法抓住她想要抓住的爱情。哪怕是一再降低标准,始终遇人不淑。

一如她说,她想要的只是像普通人一样过平凡的夫妻生活。只是,她不平凡,也注定了她无法拥有这个简单而平凡的愿望。

她更像今天的我们。

有独立的思想,不随波逐流,把爱情看做生命的信仰,更重要的是,因为信仰爱情让她变得如此孤寂。

她活在自己的爱情观里,不肯屈就不爱的未婚夫,不肯自欺欺人的接受有了外遇的萧军,不肯妥协懦弱的端木。她一直在寻找另外一个自己,一个让她觉得不孤独、有安全感、如自己一样内心强大的男人。

曾经,她觉得萧军是那个人。

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幸福似乎与生俱来与这样的女子无缘,无论是古或者今。

为什么每个心仪的男子都娶了那些平凡的女子相守终生?因为所有如火一样的爱情最终都会让人粉身碎骨,男子比女子更了解这个道理。而越是在思想和行为上独立深刻的女性,往往对于爱情的思想越纯真,她们有着飞蛾扑火的勇气,但却无法遇上敢和她一起飞蛾扑火的人。

所以,遗憾是必然的,无论在哪个时代。

我想,每一个热烈而孤寂的灵魂都需要有一个出口。

三毛是热烈而孤寂的,张爱玲也是热烈而孤寂的,萧红也是热烈而孤寂的,所以,她们的人生也一样热烈而孤寂。

杨佭不一样,冰心不一样,毕淑敏也不一样。她们虽然同为有深刻思想的女性,但却因为饱满的爱而变得热烈而丰盈。

所以,聪明的女性会认识到人生不需要依附在别人的身上获得悲欢或安全感。

如果我们注定无法遇到值得爱的人,那么何不把爱给予更多的人,去爱一种爱好,爱一种信仰,或者去帮助所有需要爱的人。

我想:真正的幸福不是以付出之名的索取,而是忘记付出的付出。

哪怕粉身碎骨。

而我,远不及。

———————————————————————————————

达霖:美学品牌家,艺术学院客座美学教授,美学作家.

[美学] 萧红:每一个热烈而孤寂的女子都死于爱情: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