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随笔 > 心理学,小知识,但有大用

心理学,小知识,但有大用

原创 尘星的小理想

整理,近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从全能自恋开始。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我们完全的自恋,认为整个世界都该是围绕着我们转,我们所要做的事必须要做到,想控制的事情就必须要控制到,是婴儿惯常的状态。

但是很多心灵发育不完善的人,仍然保持着全能自恋,真正的成长路径应该是,从全能自恋,走向二元关系,之后进入三元关系,进而走向社会,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二元关系是指,不光我是好的,我是自恋的,你也是很好的,也就是干预接纳别人,不会处于一种自闭的状态,愿意和这个人说话了。

三元关系自然就融入了一种三人关系当中,走向社会、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就好理解了。

因为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全能自恋的,而且这种全能自恋也不会很容易消化掉,所以我们总是期望自己说过的话都实现。如果是有其他人参与的活动,例如我说我一定会有数百万个人为自己服务的,这涉及到很多人,很难实现;但如果这样的话仅仅涉及自己,即我说,我运动能力天生就有缺陷,即使你很有运动天赋,你也会让自己表现出一种缺陷的状态,不过就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你在这样做。

其实我们说的贴标签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我们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或是别人给我们贴上了标签,起初不认同,慢慢认同,也就成为了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标签,所以我们就会拼命的去实现这一预言,就真的成为了标签所说的样子。

例如你认为自己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读进去书,那么在嘈杂的环境下你只会抱怨,绝对不可能读进去,你还可能说:你看你看,我是不是只有在安静情况下才能读进去书。也例如,你认为天生运动有缺陷,就不会去努力运动,可能就真的成为了缺憾。

也比如,一个演员如果认为自己只适合某一种类型的角色,那么他慢慢的就真的只适合这一种角色;如果反过来想,不给自己标签化,也就会有无限的可能,就像王宝强,他在《十三邀》中就说过,会告诉自己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没有什么角色扮演不来,最后戏路越来越丰富,走的也越来越远。

这是全能自恋在自己身上的体现。那如果体现在别人身上呢?那就会变成拼命让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控制对方,任何关系都是这样,而且关系越亲密控制程度也就越深。

武志红老师讲,有几种样貌很常见:支配者、迎合者、诱惑者。

支配者,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带着浓浓的控制。这样的人往往赤裸裸的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去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有一部分,会温柔一些,他们会说都是为你好,在暗中,慢慢的控制你,很多家长不都是这样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去成为自己想成为但没能成为的人,可能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控制。

但这就是控制,就是支配者,也就是全能自恋,可以说他们自身受到的教育也很一般,才会去这样教育孩子,当然这里指的仅仅是心理教育。因为这其中不乏一些地位很高的人,这只是因为这方面的教育和其他教育之间的影响比较小而已。

迎合者。他们迎合你,让你觉得他们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再好也没有啦,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还这份好,你已经承受不住了,很愧疚。也因此,他们即使让你做一些东西,你也不得不去做,他们此时很有可能会提出很多无理要求或让你按照他们的话来做事。更有甚者,直接用对你的好来要挟,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就不能为我想想呢,你怎么不能对我好呢?

但是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你对我好就意味着我必须对你好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这种对你好的行为还是对你好吗,他会是一种交易,用我对你做的事来交换你听我的话而已。

如果是真的对我好、为我好,前提是,这份好是真的我想要的、也必须是无条件的好。如果有条件,那为什么不谈完条件再说呢,等你付完款了再谈,这还有谈的必要吗,不完全成强买强卖了吗?这是爱吗?这就是你所谓的爱吗?

但也不得不说,他们可能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但不知者真的就无罪吗?不知者的不知行为造成了其他人的伤害,如果他们无罪的话,那又该由谁来赔偿呢?我不知道。

不过我知道,我这里说的、写到的,大概就是很多类似事件的本质,懂了本质才能更好的看清表层事件。当然,这并不是我的发现、也不是我的思考,我只是进行整合、整理和小思考,捋一下其中的逻辑。

我从武志红那里学来的,他在“得到”APP上有专门的课程,我是在上面学到的。不仅如此他还有书,很多畅销书。如果这些都不想接触的话,他还有公众号,可以关注。学他的课,总会有幸福感,很美妙,也会消掉很多淤泥,抚平一些伤痕,这也是我能一直学下来的原因。坚持、爱好学习,只是表象罢了。

诱惑者(尺度有些大,酌情阅读)。我的性那么好,我把它都给你了,你怎么不想要,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他其实和迎合者属于一类,只不过换了形式罢了。这也是一种交易,你拿了我的性,就要听我的,成为我要你成为的那个样子。不得不说有些女生是这样的。当然如果两人属于各取所需类型的话,没问题。

不管是分类呀、方法呀,对自己有没有用,要不要用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其他任何人。我的态度当然是否定这些,但如果你就是喜欢、想要,完全可以,坦然接受这其中的一切就好,随缘别后悔。人就会过的很开心。只不过我不喜欢罢了。

尽信书,是我某个阶段的状态,那时候根本不懂书中所表达的观点的目的、背景、态度,只是看到很好就去执行,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情况。当然最后的情况不是满意的那样,但不能后悔,也无需后悔,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随缘就好。

很多事情我们在当时是考虑不到的,会发生一些我们不想要的结果,但没办法,即使再回到当初也只能那样选,因为环境、自身的各种限制,已经把另外的道路全部封死,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见识、学识,这大概就是借助先贤的力量给生活助力。就像到现在我能很清楚的知道某些地方怎么做能更好,仅仅是因为我学习、思考到了更多。如果当时就学到了这些呢,我想就不会选错了,所以又回到了学习上,学习、思考一刻都不能放松。可以说,努力学习、思考的人就相当于有了一颗又一颗的后悔药,帮助自己重新回到过去,用现在的思维解决过去的问题。

那该有多棒呀!

还不赶紧学习,还有时间抱怨、后悔?学习学习,把习学起来,后悔药不自然就来了嘛。哇哦,我自己都把自己说心动了,可能也就只有把自己说心动了。还是那句话,不亲身经历,你永远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也不会有我的感觉,更不会做出我做的选择,即使我告诉你这条是正道,还是没有几个人能走对。可惜,可叹!

但如果再回到少数人理论上,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情况,让有志者,事成。

心理学,小知识,但有大用: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