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随笔 > 北京往事之山东大哥大姐

北京往事之山东大哥大姐

原创 丹心 初丹德月

前些日子跟朋友聊起以前在北京的日子,聊着聊着大家就感慨万千了,快四年过去了,好多回忆都开始模糊了,想趁现在记忆还算浓厚,把它化为文字,留存下来。

北京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至少2014年的北京是这样的。那时候我们的吃呼小馆开在海淀大街和北四环西辅路的交汇处,出店门往右走就是中关村图书大厦,往左拐就到了海淀桥西公交站。跟我们店并排在一起的还有两家店,一家是卖日用杂货副食的小超市,一家是卖家常小炒的中餐馆,而大哥大姐就是那家小超市的主人,紧挨着我们的店。

大哥大姐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不知道什么缘由来到了北京,反正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北漂生活了,他们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不是什么名校,一个普通的大专院校,学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每个周末会回来帮大哥大姐守小超市。

大哥大姐的小超市面积很小,他们把十几平米的空间分割成了两块,前面的空间拿来当超市,摆放货架和柜台,后面的空间里放了一张床和柜子,两个空间被一个顶到天花板的货柜割裂开,侧边留着容一人进出的空间,挂上了布帘子。后面那张床就是大哥大姐平时生活睡觉的地方,我从来没有进里面看过,只是偶尔去他们家借东西的时候会从撩起来的门帘里看到铺着碎花床单的一角,昏暗狭小,但看着够温暖。

我们店和大哥大姐的超市中间隔着一个进地下室的铁门,打开门走两步就是一个坡度很大的长水泥阶梯,一直往下走就到地下室了。左边是两间厕所,我们用一间,大哥大姐用一间;右手边是一个悠长的过道,过道两边是一间间上锁的小库房。我从来没有往地下室深处走过,密闭而昏暗的空间让我感到恐惧,听房东说那些库房都被科技公司租来放服务器了,因为很贵重,所以每个库房的门都锁的死死的。大哥大姐也租了一间库房拿来堆放他们小超市的货物,每个周五,大姐就会把他们那间库房腾出能放一张床的空间,他们的儿子冠军要回来了,因楼上小超市里只够放一张床,所以冠军就得睡在地下室的库房里,不过冠军很喜欢待在他这个临时搭建的房间里,因为地下室有无线网,他可以躺在床上看视频,而楼上小超市里是没有无线网的。

如果说大哥大姐的小超市只是个普通售卖日用杂货的小商铺,那也太小看山东人勤劳致富的双手了,他们的小超市除了售卖货物,还提供维修机动车的服务,各种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都在他俩手中化腐为奇。他们有一套专门用来维修的工具箱,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工具,不管是炎热的夏日午后还是寒风肆虐的冬日早晨,只要有一辆电瓶车停在大哥大姐的超市门口,就能看到大哥大姐蹲在一旁熟练的拆解着各种零部件。别看大姐是个身材矮小的妇人,换起轮胎来,一点都不比男生差,动作干净利落,毫不含糊。

除了维修服务,大哥大姐有时也接一些短途运送货物的活,他们有一辆电动小三轮,中关村经常有各种电子产品需要运送,他们一些做货物运输的老乡会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叫大哥过去帮忙。每次只要看到大哥骑着小三轮风驰电闪的离开了,就知道肯定又有活做了。

大哥大姐几乎没什么娱乐,也从来不过周末不放假,除了儿子冠军用着一个国产智能手机,他俩都用着老式的诺基亚按键手机,大姐唯一的娱乐就是看挂在柜台侧面墙上那台小电视机里播放的电视剧,有时候是家庭喜剧,有时候是新闻联播,大姐会趴在柜台上仰着头张着嘴乐呵呵的看。大哥的娱乐似乎更少,大概只有喝酒了,而且喝的频率也很少,只有逢年过节或老家有亲戚朋友来了,大哥才会从柜台下面端出一瓶他所谓的好酒来喝几口,但从来没见他喝醉过,顶多就是喝到脸微微发红。

大哥大姐的每日三餐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太过节约了,好几次饭点时到他们超市买东西,看到他俩就蹲在小超市两平米不到的空间里,就着榨菜啃馒头,只有快到周末的时候,大姐才会去菜市场买肉,周五下午就开始剁肉调馅,揉面擀饺子皮,然后包上满满一大锅饺子,等着冠军回来一起吃。有的时候大姐也会包包子,不过大姐的包子和她那憨厚而圆润的脸盘一样,又大又厚实,让人影响深刻。

记得大姐第一次端包子给我们仨吃的时候,我们既惊讶于包子外形的大,又很期待大姐的手艺到底怎么样,所以当着大姐的面一人拿了一个大包子满心欢喜的开始啃,第一口三个人都没咬到馅儿,抬头看了一眼大姐,正笑嘻嘻的站在一旁等着我们评价呢,继续啃了一口,还是没有咬到馅儿,没关系,换个地方再咬一口,还是没吃到馅儿,三个人尴尬的面面相觑,没关系没关系,我鼓起勇气又咬了一口,终于,在第四口时吃到馅儿了,怎么说呢,白菜多肉少,还有点咸,我用眼神鼓励她俩也再咬一口,然后三个人同时做出惊喜的表情对大姐说:哎呀,太好吃了,大姐你怎么这么厉害啊,包子做的这么好,以后可别来抢我们生意哟。大姐做出娇羞的表情对着我们仨说:哎呀,我哪有时间做这些啊,还不是我们冠军回来了说想吃包子,我才包的,好吃我就再端几个过来啊,你们晚饭就不用做了。我们赶紧摆手说:哎呀不用了大姐,你们吃你们吃,我们想吃了就自己过去拿,我们不会客气的。几番推脱后,大姐才带着空盘子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然后,我们仨就开始狂笑了,她俩笑我演技太过浮夸,我笑她俩演技太差。是的,大姐的包子跟一个大馒头没什么区别,个头很大但馅儿很少,你至少得在同个地方咬上三口才能吃到馅儿。因为这次的经验,往后只要大姐端着大包子来给我们仨的时候,她俩都找各种借口在厨房忙,留我一个人在大姐面前边啃包子边浮夸的赞扬大姐的手艺,等大姐转身离去,她俩就在厨房捂着肚子狂笑,我呢,就鼓着满嘴的馒头恶狠狠地瞪着她俩。大姐的包子成了我们仨最怕看见,也最喜讨论的一个话题。

虽然大姐的包子很可怕,但是大姐擀饺子皮却是一流的,那种北方人对面食得天独厚的掌控在大姐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有段时间我们仨为了扩大早餐的种类,决定学包饺子,但是迈出第一步就无法继续了,因为我们仨不会擀饺子皮,各种百度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实在没法就去求助大姐。大姐撸起袖子三下两下就擀好了一堆饺子皮,留我们三个在原地目瞪口呆,一脸崇拜的连连说好厉害,大姐手把手的教我们怎么转动面皮,怎么擀,怎么保证擀出来的皮大小统一等等,一下午的时间,把我们三个南方人从一脸懵逼的状态教成了有点北方小媳妇的模样。终于,我们的吃呼小馆开始在早上售卖看起来有模有样的蒸饺了,而大姐就是这个计划成功的幕后英雄。

有时赶上过节的日子大家不忙了,我们仨和大哥大姐一家人会把桌子抬到店外面,两家人各炒几盘菜坐在一起吃饭,大哥大姐会跟我们聊他们老家的亲戚,聊儿子冠军未来工作的事,也会问我们仨家里人的情况,聊生意不好做,家长里短,像一家人一样。来来往往很多过路人会朝我们这个温馨的小角落看,我们仨会打趣问大哥大姐是谁追的谁,这时候大姐都会娇羞的对我们说:哎呀,你大哥和我那时候,没有你们现在这么自由哟,都是老家人介绍的。大哥呢,就会笑着说:肯定是你大姐追的我嘛。

大哥大姐靠这个小超市在北京这个大城市养活了他们自己,还把儿子冠军供上了大学,他们没什么文化,甚至小学都不曾毕业,但他们有一双勤劳的手,能吃苦,也不怕事。放眼全中国,大哥大姐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奔波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里,无暇怀念过去,也从不惧怕未来,他们只活在当下。他们每天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好这件事上,像一个普通而坚硬的小石头,任由社会这个大洪流在他们身上潮起又潮落,他们从不畏惧。

好几年过去了,我们也离开北京很久了,去年朋友路过我们以前店铺的位置,发现大哥大姐的小超市和隔壁的小餐馆都关门了,我们并排的三家店都被政府定为违规建筑了,不能再营业了。不知道大哥大姐现在去哪里了,也许回山东老家了,也可能还在北京的某个角落里起早贪黑的忙碌着,冠军也该毕业工作了,像他们这样勤劳不怕苦的人,相信不管在哪里,都会过得很温暖。

大哥大姐让我明白了,有一天,若我们无法享受知识改变命运的权利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勤劳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生活不会把所有的路都堵死,只要我们努力尝试,哪怕是手无寸铁之人,也可以打败整个罗马帝国。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要知道,还有很多人在努力活着。

北京往事之山东大哥大姐: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