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动词的意动用法

动词的意动用法

动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把……当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中的动词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如: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2)巫医乐师百宫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5)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

(6)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越巫》)

以上加横线的词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都不能跟宾语,在句子中跟上宾语,就形成了意动用法,即“认为宾语怎样”,可以译成“认为……奇特(奇异)”“以……为羞耻”“以……为羞耻(羞辱)”“以……为羞耻”“认为……快乐”“认为……奇异(奇怪)”等。但是,要注意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才能活用做意动用法,一般动词不能活用为意动用法。

「雅思」写句子动词用“中译英”法?那这5个原则你要知道哦!

上次小V教了大家如何正确的使用主语,今天就来讲一下主语后面的“谓语”怎么用了!我估计大部分同学都是想好中文句子然后翻译成英文来写吧?这样不太对哦……

本文为VPEACanada原创

你中文想出来的句子,

翻译过来的英文可能并不ok!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或者练口语的时候,总是会在脑子里有一些中文的句子,然后翻译过来就直接写/说成英文句子了。

虽然大部分情况,在语法上可能不能算错,但确实会让人觉得特别的不地道,会被说是“Chinglish”。

比如很多同学特别喜欢就用“Have”或者“Give”或者“Make”之类的“万能词”来做谓语写句子;或者中文语序里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英文直接也就是一样的语序,“sb does sth”。但其实这样的写法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英文句子……

今天小V让VPEA资深英文老师给大家讲一下,谓语选择的5个原则!

谓语是什么?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一般在主语之后,经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搭配然后用来充当谓语动词。

例句:

The book consists of 131 superb stories popular among 26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south of China.

本书精选中国南方26个少数民族的131则脍炙人口的故事。

VPEA解析:

主语是The book一本书,所以后面的动词已经应该用第三人称单数来表达“Consists”。

例句:

You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job, but you should guard against complacency.

最好改为↓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job, but you should guard against complacency.

你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应因此而自满。

VPEA解析:

中文里的动词没有“时态”的说法,所以在英语里需要注意。

比如这个句子,虽然用过去式来表达“取得进步”没有错,但就没有突出“进步已经被取得”的完成状态,所以改成完成式就更能表达“已完成”的状态了。

例句:

Someone said some things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今晚有人在此讲了些不该讲的话。

最好改为↓

Some things were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今晚有些不该被讲的话被讲了。

VPEA解析:

结合上次讲的主语选择来看,这个句子里没有指明“哪个人”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的是“说的话”。

虽然在中文里我们习惯用“有人”来泛指一个主语,但在地道的英文里,如果没有明确的人来做主语,应该用被动语气来写作。

例句:

They have been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Accordingly, they learned Chinese tea-drinking.

最好改为↓

They have been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Accordingly, they became accustomed to the Chinese tea-drinking.

呆在中国的时间长了,自然,他们也学会了中国的饮茶。

VPEA解析:

没改过前的句子虽然没错,但是“中国的饮茶”在英语上最好不要用learn来搭配,要用“Become accustomed to”会和“Chinese tea-drinking”搭配更得当。

例句:

The Chinese Program has not only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cours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Chinese.

最好改为↓

The Chinese Program offers not only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cours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Chinese.

汉语部不仅提供中国文学课,还提供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所用的课程。

VPEA解析:

中国学生在用动词的时候,经常是“中译英”,所以很多时候都会用不太合适的动词来做谓语。

这个句子里,“汉语部有中国课”会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have”这个动词,但其实地道英语里用“offer”提供会更好。

所以英语写作绝不是那么容易的

连一个动词的使用都有这么多原则

如果你想更多掌握的雅思秘籍

就快来远播教育·VPEA找小V哦~

文章来源: 加拿大VPEA留学生服务

在下列句子中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选择D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名词作动词、状语,使动、意动用法,“而、...

必修3特殊用法1.词的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敲起鼓)《寡人之于国也》2、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寡人之于国也》4、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寡人之于国也》5、王无罪岁(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寡人之于国也》7、非能水也 (游泳 ) 《劝学》8、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过秦论》9、序八州而朝同列 (排列座次)《过秦论》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过秦论》11、吾师道也 (学习)《师说》12、师道之不复 或师焉,或不焉 则耻师焉 ( 从师)《师说》13、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师说》②动词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寡人之于国也》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使…弯曲) 《劝学》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过秦论》 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使……漂浮)《过秦论》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削弱)《过秦论》6、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过秦论》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愚蠢)《过秦论》8、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过秦论》9、约从离衡 (使……离散)《过秦论》10、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过秦论》1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过秦论》③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师说》2、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师说》3、.而耻学于师 ( 以……为耻)《师说》4、则耻师焉 ( 以……为耻 )《师说》5、不耻相师 (以……为耻)《师说》④名词用作状语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每天)《劝学》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过秦论》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在国内、在国外)《过秦论》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过秦论》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过秦论》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过秦论》8、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过秦论》9、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过秦论》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寡人之于国也》2、加舆马者,非利足也 (走的快)《劝学》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过秦论》4、位卑则足羞 (感到羞耻)《师说》⑥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曲度、圆规)《劝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劝学》3、积善成德 ( 善行)《劝学》4、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过秦论》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有利的形势)《过秦论》6、圣益圣,愚益愚. ( 圣人 愚人)《师说》7、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师说》⑦动词活用作名词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寡人之于国也》2、追亡逐北 (逃走的人)《过秦论》2. 特殊句式:①判断句1、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4、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6、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1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然也《劝学》11、君子生非异也《劝学》12、非蛇善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②倒装句(状语后置)1、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寡人之于国也》2、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3、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7、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过秦论》8、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9、而耻学于师《师说》②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②倒装句,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被动句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笑)《过秦论》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毁坏)《过秦论》3、不拘于时 (受时俗)《劝学》④省略句1、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2、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过秦论》3、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蹑足(与)行伍之间,倔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5、 威振(于)四海《过秦论》6、 身死(于)人手《过秦论》7、 委命(于)下吏《过秦论》必修四特殊文言句式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名词性意动用法和形容词性的意动用法遇到句子如何判断他是不是意动...

根据翻译来判断,意动用法就是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什么叫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名词意动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者)例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把…作为疆界形容词意动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到羞耻)例4:世果群怪聚骂。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请采纳

下列句中打括号字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仅...

意动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会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一、何谓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作什么”的意思。

也就是说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感到(宾语)是……”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当作、感到”就是意动,是根据写作者的意思加上去的。

如“王欲将孙膑”中的“将”就是“把(孙膑)作为将军”之意。

又如:“先天下之忧”中的“先”即是“把(天下之忧)当作最重要的”。

或者也可以说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形容词也会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以……为羞。

尚羞之:羞,羞惭,耻辱,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的特征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

\"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①认为天下变小了;②以天下为小。

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太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

) 如\"孟尝君怪之\",这个\"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

韩愈的《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当\"把……作老师\"讲。

三.意动用法的分类 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动词意动用法三类。

下边我们就一类一类加以说明。

(一)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以……为……,认为……是……。

像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方位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先(前),以……为后。

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这们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师,名词作意动词,译为:①把郯子……当作老师;②认为郯子……是老师;③以郯子……为老师。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作意动用。

译成:①渐渐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②渐渐以其父为宾客。

4.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客我”是“以我为客”,整句的意思: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王安石《伤仲永》)利:认为……有利。

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去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以……为夫人,整句的意思是:(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 7.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鱼肉:以……鱼肉。

整句的意思是:假如我死了,他们都把他(指田蚡)当作鱼肉任意宰割了。

8.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柳宗元《封建论》)君:以……为君,整句的意思是:天下大乱,(人们)再不把天子看作天子了。

9.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以为友,子:以为子。

整句的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

11.越国以鄙远。

(《左传·僖公三十年》)(把……当作边邑) 鄙:原为名词,边邑,此为名词意动用法,以远方为边邑。

整句的意思是: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或译作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

12.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m)鹿。

(苏轼《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整句的意思是: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巢:以……为巢。

14.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王勃《滕王阁序》)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整句的意思是: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1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师:以……为老师。

“师之”,就是“把他当作老师”。

整句的意思是:生在我之前,他闻...

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和作动词两种有什么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上次讲“函梁君臣之首”也是这样的解释。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⑦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形容词作意动用法和形容词作动词的区别】作业帮

知识盘点: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

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

动词的意动用法: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