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向往和想往的区别

向往和想往的区别

向往:【xiàng wǎng】思慕;理想;追求。

思慕。谓因羡慕而希望能如愿以偿。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 毕 每读《青凤传》,心辄向往,恨不一遇。” 袁鹰 《悲欢·一声绣金匾》:“他们不是向往着象解放军叔叔那样保卫社会主义江山吗?”

指思慕之情。清 孙枝蔚 《赠和州杨仲延》诗:“听此慰向往,怀古转悠然。”

理想;追求。明 何景明 《<海叟集>序》:“其子 继芳 者,从予论学,大有向往。”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四》:“这时,我懂了:原来她有着比她现在已有成就更高更远的向往。”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身心沉浸在一种庄严的向往中。”

想往:【xiǎng wǎng】想要去哪里。

造句:

他敢于打破传绕,讨厌约束,向往自由的生活。

我向往延安,因为它是革命的圣地。

那座海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城市里繁华的景象让小杨十分向往。

姐姐终于考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

向往隐居深林的诗句

1、《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贻隐者》 杜牧回报隐居山,莫忧山兴阑。

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

信谱弹琴误,缘崖劚药难。

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

5、《清江引》 马致远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6、《梅道士水亭》王昌龄金刚波若傲吏非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往来迷处所,花下问鱼舟。

7、《西江月·大隐居尘奉道》夏元鼎大隐居尘奉道,衰颜能返朱丹。

要须有主种三田。

方免驱驰淮汉。

天下江山第一,昆仑景胜何言。

希夷妙处集真仙。

默默重帘修炼。

8、《鹧鸪天 春》长筌子小村隐居乐至闲。

兴来吟首鹧鸪天。

桃花笑日开红锦,门柳垂丝袅翠烟。

扃荜户,扫苔钱。

困时禅榻枕书眠。

有人问我修何事,梦载华胥月一9、《赠敬晊助教二首》刘得仁到来常听说清虚,手把玄元七字书。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见往来疏。

已能绝粒无饥色,早晚休官买隐居。

10、《漫兴 其七》 王冕处处言离乱,纷纷觅隐居。

山林增气象,城郭转空虚。

侠客思骑虎,溪翁只钓鱼。

诸生已星期,那得论诗书。

过故人庄 对田园的向往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

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

过故人庄所有的诗句意思文字简单点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

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译文 友人准备了农家饭菜,邀我去做客。

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逶迤。

打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端起酒杯,共话庄稼收成。

等到秋日的重阳时节,我将再来饮酒赏菊。

[3]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

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写叙事的句子和写景句子及故人是指谁

全诗: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

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

关于“追求”的一些作文素材,在线等。

谢、

键词一: 追求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 2.即使是智者,也难摈弃追求功名这个弱点。

——塔西佗 3.理智会促使每一个人去追求大众的幸福,作为获取和确立个人幸福的手段。

——葛罗夫 4.要想知道掌权的痛苦,就该去问那些当权者;要想知道它的乐趣,就应该去问它的追求者。

——查•科尔顿 5.凡是精炼的句子,由于追求简明而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准确性。

——塞•约翰逊 6.占有不能带来幸福,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赵鑫珊 7.追求那真实的功业,追求对宇宙人生更深远的了解;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罗兰 8.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莱辛 9.在瞄准遥远目标的同时,不要轻视近处的东西。

——欧里庇德斯 10.幼儿时期可以没什么宏伟目标,成人时代则不可无此。

——霍兰 11.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1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13.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14.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朱舜水 15.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 富兰克林 16.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 (二)妙语集锦 17.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不论好人坏人,成功者失败者,追求是人生存在这世界上的心理基础。

——郑碧雅 18.人生追求,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在四个层面保持平衡的人才会拥有圆融的人生。

——华旗总裁冯军 19.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这些激情像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罗素的人生追求 20.如果我能最终成功,最重要肯定是因为我的理想,我的理想非常大,明知道它不可为,所以会付出格外的努力。

21.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说:“你长大了一定要经商赚钱,你爸爸就是吃了没有钱的亏。

” 一个老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读书,你爸爸就是吃了没知识的亏。

” 22.我不知道流星能飞多久,值不值得追求!我不知道樱花能开多久,值不值得等候!但我知道会有一份友谊像烟花般美丽,像恒星般永恒,值得我用一生守候! ——一则短信 23.令人筋疲力尽的往往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患失的心态…… 24.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温家宝总理的一番朴实话,赢得人大代表的热烈掌声。

事例类 *名人事例* ①谈迁(1594—1658) 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

马桥人。

明诸生。

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

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

后回家隐居。

谈迁博览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

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文,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文,共500万字,取名《国榷》。

清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

他时已53岁,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矢志不挠,终于完成新稿。

[点拨] 谈迁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也和不朽的史书《国榷》一样,留给后人一座丰碑。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适用于“坚忍不拔”、“越挫越勇”、“坚守信念”等话题。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

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邓小平“三起三落”不忘理想的追求,最终,造福了全中国。

[点拨]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这和他们拥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坚持在里面,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阵地,永不放弃。

[适用话题] “不懈的追求”“坚守信念阵地”“乐观”“永不向邪恶低头”等。

布赖恩的“赛跑” 美国籍德国火箭专家——布赖恩 ,从小就梦想上九天揽月 ,后来积极投身于火箭研究。

这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他的成果却最先被用于战争 。

在二战后期 ,德国率先使用了V-1、V-2飞弹 ,于是导弹时代来临了 。

他在德国即将战败的美苏争夺中 ,被美国抢了去 ,后来加入美国国籍 。

但是由于他的党卫军背景 ,民众和海军一直阻挠他的火箭卫星计划 ,直到前苏联卫星先于美国上天 ,政府才同意他负责卫星计划 。

终于,布赖...

跪求动漫里经典的感人或者热血的句子!

银魂的、、、1. 你这混账难道把希望和梦想也一起塞到肛门里了?!! 2. 把你的猫耳给我,我就具备刃者、眼镜、猫耳的萌之三大法宝了。

3. 谁吃了我的巧克力?现在承认的话我会大发慈悲只把他打到四分之三死! 4. 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个DNA都不要留下,顺便抹去别人对你的记忆。

5. 妙:屁股是人类曾经作为天使的痕迹,是翅膀啊。

胸部是人类曾经作为古代兵器的痕迹,是导弹哦。

6. 做人嘛,就要挺着腰杆活下去。

就算你在人生的路途中弄到满身都是泥巴,但如果你能坚定走下去的话,说不定你身上的泥巴会因此干掉而掉落呢! 7. 人生有80%是多灾多难的啦!往后你还会遇到比这还要麻烦的事呢!不过,也不尽是坏事。

至少当这种日子到头的时候,喝的酒特别好喝。

8. 天空?国家?给你也无所谓。

我光要保护眼前的东西已经够忙的了,而且还保护不了。

至今为止已经失去多少都已经数不清了。

反正我已经一无所有,当见到掉落的东西时是理所当然的会拾起来保留着。

9. 我不像你,一把年纪了还在厕所里玩爆破! 10. 土方:你小看这份工作吗? 冲田:我小看的只有土方你! 11. 人的一生如负重远行。

也许干脆丢掉行李会比较轻松,但无论怎样也不会那样做,如果没有行李的话,走起路来会多么无趣。

12. 阿年,你要怀疑谁都无所谓,但是不准你怀疑自己的通知,我相信总悟,他一定是患了很严重的便秘才迟到的!我宁可这样相信他! 13. 没问题的!钱会付的!已经准备好了!别撒谎了,只能烧出这种钝重的炒荞麦面的家伙,怎么可能拿得出钱。

反正你的人生也是钝重的啦。

喂,试着说说看啦~钝重~钝~~重~~~ 14. 土方:如今的幕府根本没有在为我们人类做事了,这点不是早就知道了吗?你们的剑为了什么而存在。

为了保护幕府嘛?还是为了保护将军吗?我和你们不同,还记得吗,那时候没有学校也没有住的地方把只懂得用剑的我们带到那个破烂的道场的是谁?废刀令颁布后,虽然失去了刀,甚至失去了道场但却不丢弃我们的人是谁?将我们失去的刀再次夺回来的,是谁?不是幕府,也不是将军。

我们的老大从那时起就只是近藤一个人。

15. 银时:我才不管你全身长满了眼睛还是你的眼睛的老爹,我不需要你所说的伎俩我都能看到。

你那肮脏的灵魂的颜色在我眼中就像大便一样。

只懂得砍人的家伙只不过是个无视别人痛苦的混账,到头来你什么都看不见。

16. 那么,一起走吧。

一只手是拿不动行李的,从现在开始,我是你的左手。

17. 就算不去的话,我也和死没什么两样。

对我来说有比心脏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我在此止步的话,那东西就会蒙受耻辱。

我说的就是灵魂,我可不想让它蒙受屈辱啊。

18. 没什么啊!不像摸样的活着也无所谓,把羞耻丢到脑后沾满了泥污的样子也不是很好吗?那就是下酒的好菜啊蠢货! 19. 人类害怕的事情有两个那就是死亡和耻辱。

挑战死亡者那简直是愚蠢的行为,挑战耻辱者也是笨蛋一名,但我比较欣赏这种笨蛋。

20. 呵呵,当个野兽也无妨,只要毁灭一切就好啦!!直到那头野兽再也不呻吟为止。

21. 我说啊!高杉,你这样小看我可不行喔!要说野兽,我也有啊。

但是它一点也不黑。

而它的名字叫定春! 22.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反坦克火箭炮! 23. “不要紧,冷静,先找时光机。

”“该冷静的是你吧!” 24. 死人怎么会说话呢?不过我已经单方面做了个约定。

我绝不会忘恩负义的,你的老婆或许活不久了,但是在那日子到达之前,我会代替你保护她的。

25. 我不怎么弄得明白那些纤细的事,但是有了为自己着想的父母,还有什么想头呢?我很向往呢!像你这样的家庭。

说起来还真讽刺,真正重要的东西,拥有的人反而没有没有的人清楚。

所以,要对神乐好好地哦。

26. 与其美丽地牺牲,倒不如美丽地活到最后一刻。

27. 桂:银时,你,不要改变啊。

要劈死你貌似要费点劲,打死我也不想干。

银时:桂,你要是变了,我二话不说就劈了你。

28. 银时:你有驾驶执照吗? 神乐:开车撞人需要什么执照啊! 29. 总悟:异型仔你已经被包围了,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乖乖投降吧。

家乡的老妈妈也在哭泣哦,生你出来可不是为了让你当这种异型的呐,不管是异型也好人也好,让妈妈哭泣的家伙是最低劣的,那个妈妈也请说些什么吧。

近藤(穿怪兽服装):妈妈好不容易生你下来不是为了叫你做这种妖怪的… 山崎:那是做什么样的妖怪啊… 近藤:妈妈生你下来不是要你做这种妖怪的,妈妈已经没有你这个儿子了(流泪),其实你爸爸直到去世前都还对你… 被怪兽打飞了… 30. 神乐:定春很乖的,它从来不会把人咬死~~~ 31. 冲田:土方,你烧菜的水准有进步嘛,总算达到了狗食的水平了。

32. 要我说的话,人这东西是更加真诚的生物呐!痴呆也好,死了也好,留在心里的记忆都时刻在灵魂上的,不管碰上什么都不会消失。

我是这么相信的啊! 33. 松,你说过的。

人也好烟火也好,绽开美丽的花朵只有那一瞬间,过后就散落了。

确实也许是那样。

但是松,就算只有一瞬间也好,我想要你在我的身边绽放,散落的时候,也希望你在我的身边散落。

作为回报,我会无论如何都让你身边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34. 冲田:很抱歉,土...

求10首思乡的诗,并写出它们的意向写作手法的赏析!急急急!!!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收集>里的句子或段落

我也喜欢哈,给你一些我收集的。

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必定是个胸怀大志,正直,高尚的人。

1.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

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

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何解?待我解来: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 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去进行。

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2.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诵经念佛,而与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们往往几十年坐着不动,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体,痛苦不堪却依然故我。

有这样一群习武者,经过多年磨练,武艺已十分高强,但他们却更为努力地练习,坚持不辍。

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

他们并不是精神错乱,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的白痴,如此苦心苦行,只是为了寻找一样东西。

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样东西的名字叫做“道”。

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

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

更为重要的是,事实证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

对于不同种类的追寻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和尚们来说,道的名字叫做“悟”,对于朱熹这类读书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和尚们梦寐以求追寻的“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实上,它是一种极为玄妙的快感,远远胜过世间所有的欢悦和一切精神药品,到此境界者,视万物如无物,无忧无虑,无喜无悲,愉悦之情常驻于心。

佛法谓之开悟 第一个“开悟”的中国人就是著名的“六祖”慧能,之后的德山和尚与临济和尚也闻名于世。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此即所谓佛者之道。

而关于武者的道,大致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 按照武术中的说法,兵器是越长越好,既所谓“一寸长,一寸强”。

但据说五代年间,有一位高手用剑,却是越用越短,到后来他五六十了,剑法出神入化之时,居然不用剑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阵,却从未打败过。

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才真正开始相信一句小说中的常用语: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而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开悟,也不是练习武术,这玩意儿是从书中读出来的,而...

表现“悠然闲适的生活态度”的诗句带赏析有哪些?

诗句加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陶渊明 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3.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

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

“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

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瞑》王维 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出处:《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全文: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

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

李白的简介,要简单。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

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

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

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

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

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

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

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

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

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

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

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

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

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考据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其父为任城尉。

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又《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

向往和想往的区别: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