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翻译如下:

A、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象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

B、这是我报答先帝而忠心于陛下的本职

C、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D、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故选B

下面的句子都是判断句.请仔细阅读,并归纳判断句有几种句式

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判断句;说明下列各句中的“是”的词性,在句中...

一,判断句:1,2,5,7二,是的词性,在句中充当的成分1,指示代词,作主语.2,判断词,作谓语.3,指示代词,指代"孝....类",作分句"其....谓乎"的前置宾语.4,动词,认为......对,正确.作谓语部分的连动谓语.5,代词兼判断词,这是,作谓语.6,代词,这,作宾语.7,代词兼判断词,这是,作谓语.

王冕僧寺夜读试题关于句式判断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

发现楼上很多人第五题和第八题说的不对啊.通论上面都有写的.1.B.“然”在形容词的后面就变成了词尾的性质,如D.其他两个都是“对的样子”3.A.很多时候“于”都能被“乎”代替,但是被动句通常不用,“恶乎”是固定搭配,不用.还有就是句尾做语气词时.4.A.A是时间名词晨做状语,相见是中心语.B表示顺接关系,C是表示假设关系,有“如果”的意思.D是连接两个词组,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5.A.D.A出自论语《阳货》篇,与是等待的意思,“我”是“与”的前置宾语.D出自论语《先进》篇,表赞同的意思.C项也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后来写作“欤”6.A.C .判断句的基本特征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为”不是判断词,用“为”的句子不是判断句.8.A.B.C.D.A、C中的“是”是近指代词,指代前面的内容.B、D中的“是”是指示代词做主语.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是什么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3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被动句 标志:于 4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5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6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7 [渺渺兮]予怀 ——渺渺兮是形容词,作状语,状语前置 8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9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标志:于 10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翻译:而现在在哪呢?) 安是疑问代词 作宾语 1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状语后置 12 是造物弧孩岗绞瞢悸哥溪工娄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1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有异态是定语 14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 ()中是定语 [ ]中是宾语P.S 文言文中根本没有定语前置 不懂的不要跟帖以免误人子弟。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有以下几种形式:1. 助词判断句,这类判断句就是所谓的“‘者’‘也’判断句”,实际上它是用词序来表判断的,助词“者”“也”只是用来表停顿和语气的,我们也可以把“者”“也”看作是这类判断句的标志。

2. 副词判断句,主要有副词“乃”“即”“则”“诚”“本”“非”等等。

实际上这类判断句仍旧用词序来表示判断的,这些副词只是起了强调作用或否定作用。

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副词看作是这些判断句的一个标志。

3. 动词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分为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古汉语判断句和近代汉语判断句。

谁有关于出师表和陈涉世家的问题尽可能多的

(不要答案的吗?.好吧...)出师表:1.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3.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4.表明作者淡薄名利的句子:5.诸葛亮反复强调的建议是哪一条?6.诸葛亮提到"陛下"不过7次而提到"先帝"有13次之多,为什么?7.诸葛亮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有什么要求?8.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9.如果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应该如何划分,每段说什么?10.请判断下列句子各是什么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反问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临崩寄臣以大事.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7)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11.《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12.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13.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1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15.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16.本文作者 ,是三国时的 家、 家,蜀汉的丞相,字 .本文是作者征伐 时写给后主 ,即文中的陛下,本文文体是 ,这是古时 的一种奏章.17."计日而待也"主语是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贤臣,远小人"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18.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19."内外异法",""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2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21.第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22.诸葛亮是怎样的人:23.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 ;② .(用原文回答) 2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5.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26.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其余题目为字词翻译,句子翻译,分段,选择等)陈涉世家:1.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2.这样的舆论准备是为了什么目的?3.决定起义后,陈胜与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4.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5.陈胜为起义军指定的策略口号是:6.提出这一口号的目的是:7.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两点)8.陈胜对当时的形式做了怎么样的分析和估计:9.第二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10.第三段中哪一句表明吴广在戍卒中有一定的威望:11."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什么:12.陈胜和吴广指出的众人面临的绝境是:13.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是: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15.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16."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17.第三段开头描写了陈胜发动起义的哪三个场面:陈胜在起义初期做了哪几件事?这表明他有怎样的远略:18.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19."怅恨久之"表明了什么?20."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什么?21.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2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找出句中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23.分析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24.《陈胜世家》出自什么?鲁迅是怎样评价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25.陈胜与吴广的起义存在偶然性和必然性,简要分析.26.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是怎样的?27.陈胜为什么要在杀尉后才"召令徒属?(余题目为字词翻译与句子翻译等.)(貌似不是很多啊...但都是咱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